简体版| 繁体版
支持IPv6
无障碍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政府信息公开 > 法定主动公开内容 > 通知公告

2025年贺州市农作物病虫情报第12期:做好晚稻种子消毒和秧田病虫害防治工作

2025-06-27 18:00     来源:贺州市农业农村局
分享 微信
头条
微博 空间 qq
【字体: 打印

我市当前晚稻进入播种阶段,开展种子消毒工作可有效切断多种病害的传染源,对预防水稻病毒病及其他病害的发生、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有重要作用。各县(区)要指导做好晚稻种子消毒及秧田病虫害防控工作,保障粮食生产有序开展。

一、种子消毒工作

1、浸种消毒方法。用25%咪鲜胺或50%多菌灵悬浮剂兑水4-6公斤配成2000-3000倍药液,3公斤水稻种子浸种12-24小时,无需清洗直接催芽。或用清水预浸(杂交稻种预浸6~8小时,常规稻种预浸12小时),再放入300-500倍85%强氯精药液消毒12小时捞起用清水洗净后催芽。

2、药剂拌种法。种子催芽露白后,用7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-20克,或70%噻虫嗪1-1.5克,先与少量细土或谷糠拌匀,再均匀拌1公斤种子(以干种子计重),阴干后即可播种。可有效预防白背飞虱、叶蝉等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水稻橙叶病的害虫。

二、秧田病虫害防治措施

1、水稻苗床消毒:播种前使用敌磺钠可溶粉配制成药土或兑水成600-800倍液喷洒或浇泼苗床和秧盘营养土,或兑水成600-800倍液喷洒或浇泼苗床和秧盘营养土,可有效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。

2、推广防虫网或无纺布育秧:水稻播种后用20~40目防虫网或15~20克/平方米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,可有效阻截白背飞虱、叶蝉为害水稻和传播病害,同时降低秧田二化螟卵量。有条件的可采用工厂化集中育秧。

3、培育壮秧:秧苗期施用赤·吲乙·芸苔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氨基寡糖素等植物诱抗剂,提高水稻抗逆性,培育壮秧。

4、施用“送嫁药”:秧苗在移栽前3-5天施用“送嫁药”一次,药剂采用吡虫啉或噻虫嗪+毒氟磷或盐酸吗啉胍等抗病毒药剂+氯虫苯甲酰胺等内吸性药剂,既可防治稻飞虱、稻蓟马、叶蝉及其传播的病毒病,又可降低二化螟虫源。未经防虫网育秧或种子处理的秧苗,3叶1心期应喷药一次。

5、合理选用农药:飞虱、蓟马可选用吡虫啉、噻虫嗪、噻虫胺等防治;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、春雷霉素、稻瘟灵、嘧菌酯等防治;螟虫可在水稻移栽前3-5天,选用溴氰虫酰胺、氯虫苯甲酰胺、茚虫威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、苏云金杆菌等防治。

三、注意事项

1、禁止高毒农药,轮换使用生物农药及低风险化学药剂。

2、推广生态调控,减少化学依赖。

3、农药包装集中处置,废弃物回收,减少面源污染。


文件下载:

关联文件: